【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出处】一、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它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是作者通过“太虚幻境”中的对联形式表达的一种哲学思想,揭示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虚假被当作真实时,真实的反而会被认为是虚假;在看似没有作为的地方,却可能隐藏着真正的存在。它反映了道家“有无相生”的思想,也体现了《红楼梦》中“梦”与“现实”的主题。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句话的出处和含义,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句子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出处 | 《红楼梦》第一回 |
作者 | 曹雪芹(清代) |
出处背景 | 出现在“太虚幻境”中的对联,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的匾额对联 |
文学地位 | 是《红楼梦》开篇的重要哲学性语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
含义解析 | 1. “假作真时真亦假”:当虚假被当作真实时,真实反而显得虚假。 2. “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看似没有作为的地方,其实可能存在真正的存在或变化。 |
思想来源 | 受道家“有无相生”思想影响,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辩证性 |
文学作用 | 引出全书“梦”与“现实”的主题,暗示人生的虚幻与真实并存 |
三、结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不仅是《红楼梦》中极具哲理的一句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人生、现实与虚幻关系的经典表达。它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被表象所迷惑,也不忽视看似平淡中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