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失之毫厘造句子】“失之毫厘”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事情在开始时出现一点小小的偏差,但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严谨、细致,不能忽视细节。下面将对“失之毫厘”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例句展示其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失之毫厘 |
拼音 | shī zhī háo lí |
含义 | 指事情刚开始时只有一点点小错误或偏差,但最终可能造成巨大的问题。 |
出处 |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后引申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因小失大,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解释 |
1. 这个实验数据的误差虽然只有0.01%,但最终导致了整个项目的失败,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强调微小误差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
2. 在工程设计中,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一丝不苟,避免失之毫厘。 | 提醒注重细节的重要性。 |
3. 他因为一时疏忽,没注意合同中的一个条款,结果损失惨重,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表达因小失误而酿成大祸。 |
4. 有时候,决策上的一个小失误,就会让整个计划功亏一篑,这正是失之毫厘的体现。 | 说明决策中的细微偏差可能影响全局。 |
5. 在学习上,如果一开始的基础没打好,以后的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这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用在教育领域,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
三、总结
“失之毫厘”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做事原则。它提醒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掉以轻心,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无论是科学研究、工程建设,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决策,都应该秉持严谨的态度,避免因小失大。
通过以上表格和例句可以看出,“失之毫厘”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节与结果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