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欺上瞒下出处于哪里

2025-08-22 01:10:16

问题描述:

欺上瞒下出处于哪里,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2 01:10:16

欺上瞒下出处于哪里】“欺上瞒下”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对上级隐瞒真实情况,同时对下级则加以欺骗或压迫。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某些人的行为方式,也反映了社会中的一种不良风气。

那么,“欺上瞒下”究竟出自哪里呢?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示例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应用。

一、出处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欺上瞒下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作者 范晔(南朝宋)
原文出处 “其为政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根据《后汉书》记载,该成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用于批评那些在官场中不诚实、玩弄权术的人。他们对上级隐瞒实情,对下级则施加压力,甚至采取欺骗手段来达到目的。

二、含义

项目 内容
含义 欺骗上级,隐瞒真相;对下级则进行欺骗或压制。
使用对象 多用于形容官员、管理者或领导者的行为。
情感色彩 贬义词,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双重欺骗的行为模式,既对上级不诚实,又对下级不负责任,反映出一种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缺失。

三、用法与例句

项目 内容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某人行为的批评。
例句1 他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竟敢欺上瞒下,最终被上级查处。
例句2 这种欺上瞒下的作风,严重损害了单位的声誉。

这些例子说明,“欺上瞒下”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丧失原则的人,尤其是在管理岗位或权力较大的职位中更为常见。

四、延伸理解

项目 内容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常用于批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
社会影响 长期存在“欺上瞒下”的风气,会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甚至引发腐败问题。
应对建议 提倡透明、公正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与问责,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总结

“欺上瞒下”这一成语,源自《后汉书》,原意是形容那些对上级撒谎、对下级压榨的行为。它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谴责,更是对整个组织或社会风气的警示。在现代职场和社会生活中,保持诚信、公开透明,是防止“欺上瞒下”现象的重要方式。

通过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与抵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