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的意思是什么】婆罗浮屠(Borobudur)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它不仅是重要的宗教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婆罗浮屠的意思是什么”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婆罗浮屠的名称源自梵文“Bhara Bhudhara”,意为“山上的佛塔”。这一名称反映了其地理位置和宗教意义:它建在一座名为“Kedu”的盆地中的丘陵上,象征着佛教宇宙观中的须弥山(即世界的中心)。婆罗浮屠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当时统治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Sailendra Dynasty)所建,主要用于佛教修行和朝圣活动。
这座寺庙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整个建筑群由超过200万块火山岩砌成,内部雕刻精美,描绘了佛陀生平故事和佛教教义。婆罗浮屠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也体现了古代东南亚佛教文化的高度发展。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婆罗浮屠(Borobudur) |
含义 | 梵文“Bhara Bhudhara”,意为“山上的佛塔” |
地理位置 |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靠近日惹市 |
建造时间 | 公元8世纪(约750–850年) |
建造者 | 夏连特拉王朝(Sailendra Dynasty) |
建筑风格 | 佛教寺庙,融合印度教与佛教元素 |
结构 | 三层平台,象征佛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
材料 | 超过200万块火山岩 |
雕刻内容 | 佛陀生平故事、佛教寓言、菩萨像等 |
文化价值 | 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 |
宗教功能 | 佛教修行、朝圣、祭祀场所 |
现状 | 旅游胜地,定期修缮维护 |
三、结语
“婆罗浮屠的意思是什么”不仅是一个关于名称来源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历史、宗教、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话题。作为世界最伟大的佛教遗迹之一,婆罗浮屠见证了古代东南亚文明的辉煌,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