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 >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读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寒窑赋原文解读推荐度:2、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推荐度:3、掩耳盗铃造句推荐度:4、寒窑赋原文...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寒窑赋原文解读推荐度:

2、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推荐度:

3、掩耳盗铃造句推荐度:

4、寒窑赋原文注解及译文推荐度:

5、《掩耳盗铃》读后感推荐度:

6、相关推荐

7、《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大全

8、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大全,欢迎参考!

9、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以下是《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10、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11、原文

12、范氏之亡也

13、①,百姓有得(10)钟、

14、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15、③以锤。

16、④毁之,钟况然。

17、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

18、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矣!

19、——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20、注释

21、(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22、亡,逃亡。

23、(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24、(3)则:但是

25、(4)负:用背驮东西。

26、(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27、(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28、(7)遽(jù):立刻。

29、(8)悖(bèi):荒谬。

30、(9)恶(e):害怕。

31、译文

32、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33、寓意

34、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35、拓展:

36、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37、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38、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