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简介】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推动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竺可桢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他的研究涉及气候、物候、自然地理等多个领域,为中国气象预报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竺可桢主要生平及成就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日期 | 1890年3月7日 |
出生地 | 浙江绍兴 |
教育背景 | 北京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哈佛大学 |
学位 | 硕士、博士 |
职业身份 | 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 |
主要贡献 | 中国近代地理学与气象学奠基人;创建中国气象台;提出“物候学”概念 |
代表著作 | 《中国气候区域》《竺可桢文集》 |
教育成就 | 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936-1949);提倡“求是”校训 |
历史地位 | 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先驱之一 |
竺可桢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教育理念上影响深远。他主张“科学救国”,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竺可桢还非常关注国家的自然环境变化,长期坚持观察并记录天气和植物生长情况,为后来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物候观测”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研究中。
总的来说,竺可桢是一位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杰出学者,他的贡献不仅限于学术领域,更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