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字成语盘点】在汉语中,“子”字常作为词语的一部分,构成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子”的重视与理解。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子”字成语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和记忆。
一、常见“子”字成语盘点
1. 子虚乌有
指完全虚构、没有根据的事情。
2. 子曰诗云
原指孔子和诗经中的语句,后用来泛指迂腐的言论或文辞。
3. 子孝父慈
形容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父母慈爱。
4. 子承父业
指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或职业。
5. 子不语怪力乱神
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混乱和鬼神之事。
6. 子系中山狼
出自《红楼梦》,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7. 子欲养而亲不待
表示当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已经去世,强调要及时尽孝。
8. 子夜时分
指深夜,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
9. 子子孙孙
指后代一代又一代,延续不断。
10. 子时
中国古代的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23点至1点。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解释 | 来源/出处 |
子虚乌有 | 虚构、没有根据的事情 | 汉·司马迁《史记》 |
子曰诗云 | 迂腐的言论或文辞 | 《论语》 |
子孝父慈 | 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父母慈爱 | 传统家庭观念 |
子承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或职业 | 传统文化习俗 |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混乱和鬼神之事 | 《论语·述而》 |
子系中山狼 | 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 《红楼梦》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当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已去世 | 《孔子家语》 |
子夜时分 | 深夜,23点至1点 | 古代时辰划分 |
子子孙孙 | 后代一代又一代 | 传统用语 |
子时 | 中国古代的时辰之一 | 二十四时辰制 |
三、总结
“子”字在成语中用途广泛,既可以表示人(如“子女”),也可以表示时间(如“子时”),还可以作为修饰词,增强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内涵。这些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了解并掌握这些“子”字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