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鱼介绍】扒皮鱼,学名“石鲷”,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鱼类。因其体表覆盖着一层较厚的黏液,捕捞后容易剥去外皮,因此得名“扒皮鱼”。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许多沿海地区居民喜爱的食材之一。
扒皮鱼不仅口感好,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此外,它在烹饪方式上也较为多样,适合清蒸、红烧、炖汤等多种做法。
扒皮鱼简介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扒皮鱼 |
学名 | 石鲷(Pseudotolithus spp.) |
英文名称 | Stonebream / Rockfish |
分布区域 | 中国沿海,如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
生活环境 | 深海或近海礁石区,喜欢栖息在岩石缝隙中 |
体型 | 一般体长30-60厘米,体重可达2-5公斤 |
食性 | 杂食性,以藻类、小型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主 |
营养价值 |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D、B族及钙、铁等矿物质 |
常见烹饪方式 | 清蒸、红烧、炖汤、香煎 |
食用建议 | 建议新鲜食用,不宜长时间存放 |
扒皮鱼作为一种传统海鲜,在地方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扒皮鱼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不过,由于过度捕捞等问题,部分地区的扒皮鱼资源已出现下降趋势,因此合理捕捞和保护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