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踟蹰的上一句是什么】在古诗词中,许多诗句因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被广泛传诵。其中“搔首踟蹰”这一词语常出现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场景中,尤其在《诗经》中较为常见。那么,“搔首踟蹰”的上一句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
“搔首踟蹰”出自《诗经·邶风·静女》,原句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句诗描绘了一位男子在等待心爱之人时,因焦急和不安而不断抓耳挠腮、徘徊不前的情景。
“搔首踟蹰”字面意思是“抓着头,犹豫不决”,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情感或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其上一句“爱而不见”意为“喜爱却看不见”,表达了诗人对心上人未能如约而至的失落与无奈。
整句诗情感细腻,语言质朴,体现了古代诗歌中对爱情的含蓄表达。
二、相关诗句对比表
原文句子 | 出处 | 释义 | 上一句 |
搔首踟蹰 | 《诗经·邶风·静女》 | 抓着头,犹豫不决 | 爱而不见 |
爱而不见 | 《诗经·邶风·静女》 | 喜爱却看不见 | 无(独立成句)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诗经·邶风·静女》 | 安静美丽的女子,在城角等我 | 无(独立成句) |
三、结语
“搔首踟蹰”的上一句是“爱而不见”,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面。通过了解这些诗句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这一经典诗句及其背景。